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ENGLISH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Search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破解“石油峰值”论
   点击人气  5070  次

作者:   2013-01-31

    陈柳钦 教授,研究员,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油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产业经济、能源经济问题专家。

    如果只作形而上学的思考,“石油峰值”的命题自有其道理,但一旦将其放到实践层面加以讨论,则不得不面临众多挑战。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的“魅影”就有了一个名字——“石油峰值”。峰值论的焦点是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金•哈伯特发现的矿物资源“钟形曲线”规律,即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有人据此预测出全球石油峰值到来的年份,从2012年到2020年、2035年,不一而足。在很多人眼里,这一预言已经成为悬挂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只作形而上学的思考,石油峰值命题自有其道理,一旦将其放到实践层面加以讨论,则不得不面临众多的挑战。

    从理论层面来说,关于石油起源至今存在“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议。如果“无机成因说”是对的,那么人类获得的石油只受制于超深钻井能力,这将从根本上动摇石油有限论的理论根基。从实证的角度以及从以往的情况来看,石油峰值模型本身并不完备。

    1950年之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四创新高。以美国为例,哈伯特预测得出的石油产量就与实际值有较大差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耶金就指出,美国2010年末的石油产出比哈伯特的预计值高出了3.5倍。哈伯特曾对美国1970年达到石油产量峰值作出成功预测。但后来事实证明,当时美国石油行业由于受到中东廉价石油冲击而人为减少了产量,1970年出现的不过是一个“疑似峰值”。滑稽的是,1989年哈伯特去世前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用来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就像竖起手指来测量风速。可见,过分偏执于所谓石油峰值的科学预测,恰恰忽略了复杂事物背后的科学机理。

    威廉•恩道尔曾通过媒体向其《石油战争》一书的中国读者致歉。他说,2003年时,我被石油峰值论吸引,似乎只有这一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华盛顿甘冒巨大风险展开伊拉克战争。但现在我错了,因为石油峰值的基石——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本身就是错误的。2011年,恩道尔在其《石油大棋局》中说:“石油并非源自恐龙遗骸,而是地球深处的无机物质,并且远未达到峰值。”

    可以说,石油峰值论根本就只是一种观察和推理。

    首先,石油峰值论忽视了价格效应的影响。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增加就意味着价格的降低和收益的减少,从而导致开采热情的降低。然而,随着石油储量的减少,价格和收益这些能够刺激开采热情的因素又会重新回升。只要这两个刺激因素存在,就会推动石油行业不停地生产下去,而且产量甚至更高。其实,目前世界上的石油还不存在物理短缺,主要问题在于未来难以承受的石油价格的压力。

    曾经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后一桶油值多少钱?答案是不值钱。因为在那之前,由于石油价格太高,人们早就寻找到别的替代物了。即使进入后石油时代,也不是没有石油的恐慌时代,而是将面临一个高油价和多种能源互补共存的时代。

    其次,石油峰值论忽略了石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技术的进步不仅扩大了探明储量,还使采收率有了提高,而这正是将非可采储量或推测资源变为可采资源的必要条件。虽然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但没人知道这个限度是多少。

    另外,石油峰值论者没有考虑油页岩、油砂、生物质液体燃料、煤基液体燃料以及天然气经化学加工后得到的液体燃料等非传统石油资源。根据丹尼尔•耶金的分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油田的发现,世界已探明原油储量在持续增长。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随着石油峰值论的破产,石油大博弈将继续下去。

打印 | 返回
关于我们 | 请您留言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9-2012 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0360号-1
地 址: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大纬东路188号 邮政编码:210047 电 话:(86-25)58855999、58366653、58366656 传 真:(86-25)58855000、58866000